自从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后,中国就再也没有哲学和哲学家了。哲学死了!多的是大学“伪哲学系”废纸生产专业户及其学徒。比较靠谱的学科理工数学类的学生眼中,“伪哲学”系的人在搞的那些玩意儿,跟神棍巫师,江湖郎中,赤脚大夫的业务大同小异
。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,虽然我自己的专业也很离谱。直到我来这里,被迫痛苦的,不欲生的(因为英文太差)读了英文版的十来个西方重要哲学家的部分作品,不得不惊叹,整个西方文化的骨架,就是他们架构起来的。我该对哲学家改观了。如我的魔鬼字典定义所言,很多很厉害的哲学家,一开始之所以走上哲学之路,是因为求知欲旺盛得不得了,把自然科学和数学都给玩熟玩透玩烂玩腻了,觉得没劲没意思,想寻求更有玩头的新奇刺激,于是才把魔爪伸向哲学的。比如Lepniz,Descartes,Newton等。所以,他们不少都是理工科出身的,而且还是很出色的理工科学者,不必怀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,而是应该考虑“哲学”这个一向最受中国学生鄙视的东西,是否被我们一直以来给误解了。
他们当中,就有我非常喜欢的Wittgenstein。全名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。他是出生于奥地利的一有钱人家的孩子。从小爱思考,大了先是读工科,还去英国读,学业出色,看似于工科必有一般作为;出于专业需要,附带偶尔研究数学,一发不可收拾,乐此不疲,于极致处又欲追求数学这个学科的本质(哲学来了,哲学来了)。有人告诉他,罗素就是研究这玩意儿的,于是他就投奔罗素门下去了,并让罗素帮他作出一个终生性的选择:他写了点东西给罗素看,然后请罗素评价,那些东西是否“伪哲学”的垃圾一堆,若然,他就死心塌地重操旧业,作机械师去也;若否,他就摒弃旧之所学,从此一心于哲学。罗素肯定了他。于是,我才会今天在这里唧唧歪歪Wittgenstein。
他是个别人眼中的怪人,虽然跟他交往过的人都说他是不可多得的朋友。他老爸是大富大贵之人,商业巨叵,有钱到估计那时有“福布斯”,他老爸绝对的版上有名。在他老爸死之前,他基本不把钱当回事儿。不是说他故意铺张奢侈,而是,当他想干一件事的时候,钱是不用考虑的一个因素。看一个人写的回忆录,说什么有一次他和Wittgenstein打算从英国的一个镇之类的去另一个也是英国的地方儿,然后
晚了,无火车班次了。Wittgenstein(我想象的)眉毛也不皱一下的说,雇个什么特别车之类的去吧,(我忘记了是什么,因为我看的是英文的,不好记)反正价格不菲就是了。他朋友吓了一跳,极力劝说,说改天再去也不迟。他老爸过世之后,给他留下一笔足以保证他下半世无忧的遗产,结果估计这笔钱还未正式到他手,他就一分不留的全数捐出去了。原因就是他觉得作为哲学家占有这么多财产,很有罪恶感耶。他追求一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物质生活。“富翁”这个中文词经常带有很没文化的气息,但是我发现很多欧洲的有钱人家的老头子,却都是很有文化素养的,Wittgenstein他老爸也不差。而且因为有钱,有场地,有人脉,很方便请到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去他家玩。Wittgenstein没少受益。他是吹单簧管的高手,在音乐方面也很有灵气和领悟力。据说,他如果选择音乐为终身职业的话,他可以成为一名不错的指挥家。
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“Tractatus Logico-Philosophicus”之后,他自信他已经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,于是又开始感到无聊,于是跟哲学道别,离开Cambridge,去奥地利找个穷乡僻壤当小学老师去了,业余跟另外一个设计师一起,给她姐姐设计了,并自己也有份动手建造的一幢很有艺术感的房子,也很有他的特色。(看右图那个很简单得白色房子,就是他有份参与得杰作,今天还在维也纳)估计他其实也有当设计师的潜质吧。这个男人太神奇了,浑身都是智慧的光芒。他的性情也很特别。他觉得学术成就有多大,跟登山员的成就衡量方法是两回事。登山嘛,当然是越高越好,但是他觉得搞哲学吗,当然是越痛苦越好。为作品付出的痛苦越大,作品的价值也就越高。而且他总有某些原罪的罪恶感,虽然他不信任何宗教。罗素在回忆他的时候说过,Wittgenstein经常在半夜去找他,然后,在他房间里来回踱步,偶尔隔个一两个小时才迸出几句貌似疯疯癫癫的话。罗素说尽管他很困也不忍心赶走他,因为他的样子令罗
素觉得,要真这么赶走他,恐怕他一出门就自杀去了。于是,罗素就安慰他:“Wittgenstein,你又在想什么哲学的问题了还是在想自己的原罪?” “两个都有”。后来,Wittgenstein又彻底否定掉自己第一部出版的作品,就是上文所说的名震天下的“Tractatus Logico-Philosophicus”,觉得它无异于废纸一堆,又回牛津当教授去了。因为他是如此的热衷于思考和解决问题,他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。终身未娶,可能连女性朋友都没有过。可以理解,女人跟哲学相比,对他这样一个“求知疯子”来说,不会比一块石头更有吸引力。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“Wittgenstein”。 我很讨厌里面的那种说他的所谓“depressed homosexuality”的倾向。我觉得当一个人觉得自己“sinful”的时候,是不会去想那些事的。。。
右图是他得墓地,居然没有墓碑得,而是把名字直接写在地面上,好神奇哦。还有那只再不减肥估计就走不动的肥猫儿,就躺在他的墓石上晒太阳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