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

How do I survive my every day lately?

套用一句很可爱的广东话来描述我最近的生活:“近排好黑仔啊”。
所以,我就很郁闷的每天除了做正经事之外,每天晚上还必然要,看一部电影,边看边吃好几颗大大粒的Raffaello椰子果仁巧克力以及半个西瓜。每天只吃两顿饭,因为总是起得很晚,错过早饭;每天必喝一杯星巴克提神(还好港大里面的星巴克所有产品打七折,所以日日都喝也不觉得特别贵,打了折之后也就20块出头一杯,跟美心和大家乐的一餐难吃的饭价格类似)。我觉得要是我以后回去了,比如说找了一份月入5000RMB的工作吧,都算挺高收入了,也还是不好意思日日喝星巴克,会给喝穷滴。不过当然,国内的东西好吃很多,也便宜很多。如果有的选,我当然宁可要日日有便宜美味的三餐吃,但是没得选啊,所以只能很郁闷的日日去喝星巴克。
说到看片,不久前还是在迅雷上下载的。最近连下载都懒得下了,去港大图书馆直接借DVD回家看。居然惊喜不断的“随意”就碰到我很久以前就想看却没的看的,以及我很想看的题材的,算是弥补了一点点我最近的霉运。
昨晚看了Le Chievi di Casa,中文名“房间的钥匙”,一部意大利电影,我很喜欢的Kim Rossi Stuart主演的。我记得好几年前在“看电影”杂志看到介绍的时候就很想看这部电影了,没想到到了昨天晚上才遂愿。
今晚看了Chopin:Desire for Love. 是肖邦的传记电影。爱死了这部电影了。我是一个很Huge的Chopin Fan,对肖邦一切形式的传记都很感兴趣。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,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吧(OMG,真的很久,可能10年前都不止),我看过一部叫“一曲难忘”的肖邦的电影。很糟糕的电影,演肖邦的那个人长得不够“肖邦”,然后,演乔治桑的女人也很糟糕,说着一口法国口音的英文。我说,你要么干脆就给电影配上法语对白不就得 了,反正本来就很符合历史事实,他们当时就生活在巴黎啊,说法语是天经地义的,干嘛又要搞一个英文对白,又偏偏故意要让演员说法式英语。我不知道那部电影具体投资了多少钱,但是它完全拍出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“投资很少”的效果。印象很不好,总之。
今晚这部超赞。后来查了资料,果然是得奖了的电影,而且是波兰人拍的,演员也大部分是波兰人。还是自己人拍自己国家的名人的时候比较投入用心,比较有感情。这部电影首先就很MTV,整部从头到尾都响着肖邦的美妙的钢琴曲,而且有很多美景,欧洲乡村景色,日落西山的时候,漫山遍野的花海,曼妙的法国女人,风姿绰约在万花丛中徐徐走向斜阳,或者是明信片上很常见的,荒野中屹立着一两棵树,背景是一整个无半丝杂色的纯粹的天空,或者火红或者蔚蓝。要么就是法国贵族的沙龙,一个个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大厅堂,或者,巴黎19世纪的街景。
在处理人物关系的时候,这部电影也很敢挖掘。比如说肖邦和乔治桑的恋情,我在很多儿童读物以及很多传记上看到的都是尽量在美化这段关系。事实上,乔治桑比肖邦大6岁,而且她大概18岁的时候就结第一次婚,后来离婚了,跟肖邦在一起的时候,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一男孩一女孩。她跟肖邦同居了8年,这段时间足以让她的女儿从小女孩变成小姑娘。所以后来,他们的关系变得很复杂。她的女儿好像也有那么点勾引肖邦的意思。她的儿子,不用说,恨肖邦恨得要命。就是因为很难处理好跟她女儿儿子以及肖邦之间的乱七八糟的关系,所以,乔治桑最后觉得没法再跟肖邦同处一屋檐下了。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,在“一曲难忘”中都没提,在这部就变成重点。而且,我相信都是很真实可靠的,因为我很多年以前看了很多乔治桑和肖邦的各种各样的传记,这部电影跟它们并没什么很矛盾的。
其实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很崇拜乔治桑了,她不但自己才华横溢,很成功小有名气的一女作家,在法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,这对那个时候的一个女人来说已经很难得了,而且她还是一个情场常胜将军。她的第一次婚姻以失败告终,是因为她不喜欢她老公,是她不要他的。后来,她有了好几个情人,当然不是同时,不然就太不义了,而是一个接一个,她自己也说她一次只爱一个,从来不曾同时爱两个人,而且她的那些情人都是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,不少还是天才级的才子。“肖邦”就不用说了,肖邦之前有缪塞,肖邦之后有梅里美。而且,就我看过的她写的文学作品,自传啊,别人写她的传记,我觉得她一点都不Vulgar,远非那种世俗所谓的“很骚很会勾引男人”的女人,而是,我觉得她很天真,像小孩一样,但是又很有能力,很坚强,并且比很多男人都更勇敢更强悍。Anyway,she is my heroine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