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

消亡与永恒

“古来将相今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!”
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
“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弦宗”
消亡是历史的主题之一。
江山再美好,美人再娇妍,也逃不脱时过境迁,物非人换的悲哀。
在岁月的荏苒中,华美的宫殿倒塌了,曾为昌隆盛世之烟柳繁华的都城,被时代的脚步蹂躏得面目全非,被丑恶的钢筋混凝土吞噬得尸骨无存。记忆吗,也始终不敌光阴的摧残呀,当那残留着一丝昨日的回忆的人儿也消逝而去的,无力在儿孙身上留下更多昨日的痕迹,历史的危机,似乎就在敲响警笛。
然而,他们笑了,他们的灵魂,笑了。不管他们在世时,他们的皮囊曾经历过何种苦痛,何种历练,如何的血迹斑斑,伤痕累累,满目苍夷。此刻,他们就是最后的胜利者,笑到最后的人,最强大的人,唯一有力量与时光搏斗的勇士。岁月,在他们面前,也只有屈尊下跪,承认自己无力的份儿。
他们,把见证过的历史,用漂亮的文字,写了下来,于是,历史就成了他们永远的俘虏,他们,把自己的情感思想,用美妙的语言,写了下来,于是,他们的灵魂就成为永恒。

本该消亡在岁月的长河中的点点滴滴,一旦有幸被他们记录于笔下,就如穿上神奇的盔甲,亘古长青着。最坚固的城墙,最有权势的人物的垂青,最养优处尊的生活,比起他们台几上那薄纸一张,笔下那只言片语,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,卑贱可哀,渺小如浮游。

这就是文化的力量,这也是文人的悲哀。

在我匆匆走过的几个中国古城中,我读到了时代进步的毁灭作用,深深的感到悲伤。特别是,当我读着辛弃疾的这首词的时候,我总是忍不住想哭,有时候会真的掉眼泪。南京古城,你自己是否还能记起几百年前那个夜晚的街灯夜景?在今天的你身上,我反正是看不到了的。但是,我看到了,在辛弃疾的词里面,我看到了你,几百年前某天晚上,热闹的样子。。。

青玉案 元夕
-- (宋) 辛弃疾 --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沒有留言: